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、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,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 展和转型进程,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(实现路径),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。
通过数字乡村建设,弥合城乡“数字鸿沟”,以数字技术提升生产效率,农村治理水平和农民生活品质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,最终实现农业强,农村美,农民富。
数字中心建设
综合采用VR、数据仓库、数据挖掘、元数据管理、决策分析模型等技术,基于对数字乡村大数据的整理、挖掘、分析,再通过可视化技术,达到“一图全面感知”的目标。
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,构建统一指挥、联网联动工作机制为核心,实现互联、协同、共享、智慧应用,形成统一指挥、集中管控、分级负责的综合指挥体系。
党建专题·数字党建
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乡村内党群交流渠道偏少,因此建立党建应用服务,拓展党群交流渠道,让基层党建全过程的信息化,促进乡村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。
党建数字大屏
提供时政新闻、党组织最新动态、党媒视窗等专栏,传递中央精神,各省专题
组织管理
通过组织管理,展示党组织日常党务工作、三会一课、考核管理等
党建文化库
包含丰富全面的党建学习资料,党员可进行党章党规、党建关键字、党建宣传等的学习
党政动态
通过党政动态可以查询到党日活动、党政资讯、党政通知等
治理专题·基层治理
网格管理
实现网格架构动态化,将网格治理搬到线上,通过 “乡村治理+网格治理” 管理新模式开展治理工作,实现“网格治理”乡村级数字化应用场景,降低乡村管理难度。
事件积分
对村民的志愿者活动、好人好事等行为,进行积分上传统计,并进行积分排名、分析,同时村民还可用积分兑换奖励。通过积分制,更好地推动群众参与家乡精神文明建设,培养文明生活方式。
利旧纳管分析:将乡村的监控进行统一管理调度;
智能AI分析:特殊属性人/车识别、未戴口罩识别、危险区域报警、大型车辆识别、人流统计等;
治理专题·防灾减灾
乡村应急平台以GIS为基础,通过“一张图”将应急、消防、防汛等数据进行整合。加强实时监测数据的关联关系。针对防灾防护的需求,利用物联网、智能设备、感知网络,将事件监测、评估、隐患排查、预警融为一体。强化和完善监测预警体系,确保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各级政府和基层群众,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工作。
治理专题·人居环境
空气质量监测
集负氧离子、风速、风向、空气温湿度、大气压力、 光照强度、降水量等多个气象监测设备于一体的气象站,24小时动态监测环境要素
水质动态监测
在一些河流汇集口,排水口进行水质多要素的监测,发现水质问题,实时动态预警
垃圾治理
在乡村垃圾投放点部署垃圾满溢摄像头,对垃圾投递行为进行检测、垃圾堆放区图像进行实时数据采集、分析和回传,实时监测垃圾箱满溢、垃圾桶冒烟等状态,并对异常进行告警
农业专题·数字农业
产业生产建立“种、培、推、销”整体信息化流程环节,从产业种植、养殖以及辅助培训带动农户增产增收,并统一建立云认养、线上商城等供销渠道,推动整体产业振兴发展。
种植数字化:建设种植关键要素监测设备
渔业数字化:建设渔业养殖物联网监测设备
通过传感器采集终端、全面、科学、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区的环境、土壤墒情情况。农技能力培训,提升农户种植、养殖专业化能力。
乡村认养应用提供消费者线上认养农田或农产品的渠道,并通过认养带动旅游产业发展,将农特产品放到线上“进行电商” 进行售卖,建立供销渠道,带动当地产品销售,打造产品溯源码,让消费者买得放心
文旅专题·智慧文旅
结合乡村旅游特色,建立宣传推广休闲观光农业、乡村旅游精品景点、红色旅游,打造文旅名片,完善智能导游导览、实时游客流量发布、气象预警、车辆管理、民宿管理等功能,全面进行数据融合,助力景区安全、管理、服务和体验等领域工作,为美丽乡村旅游做好智慧化建设的关键基础。
服务专题·便民服务
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线上便民服务、各类在线免费课程,不仅让村民得到便民服务,而且助力培育乡村建设人才,如农民直播、电商营销、技艺传承人、乡村管理等农村人才
养老专题·老人关爱
通过对数据采集来判断老人是否出现异常,并向家属或网格员发出预警,为政府人员提供上门访问和检查的参考意见。
通过多类型物联感知数据并结合规则判断老人是否存在异常情况,若出现异常则,通过短信及时提醒家属,减少关怀老人出状况无人知情。
系统通过短信或APP推送老人家属异常信息,家属可通过线下沟通推进解决或由网格员协助上门查看老人状况。
利用好现有的生态资源,结合数字化升级,遵循三产融合的思路,构建农业、旅游产业新模式,为农民提供创收、增收新渠道,巩固乡村脱贫成果,助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。
打造乡村居家养老、线上便民生活,依托空气、水质、灾害等能力监测,推动乡村生态治理提升,提高乡村生态系统的生产力、恢复力和活力,为村民建设宜居环境,让民众有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建立农村文化传播多渠道传播途径,通过主流思想传播、乡村特色文化宣传等方式,搭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,实现知民心、聚民意。
建立乡村网格化管理,为乡村管理者提供乡村内人、屋、物、情等数据详情,及时掌握村内全貌,并依托AI智能感知技术,综合提升村容村貌、应急调度水平。